很多人都在用复杂的眼光看着眼前这个在一干重臣和皇上面前侃侃而谈的少年郎君。
之前不少人就知道这个家伙很是不凡,但当走到今日这步时,就真的没有人可以无视他了。
临清民变时单枪匹马闯出乱民包围求救,才十二岁,已经展示了其勇武和魄力,嗯,这还可以用其家学渊源,生长于边地来解释,而且也没有太多人知晓。
殿试展风采,恩荣宴上露锋芒,一直走到办《内参》开言路,预言宁夏叛乱,然后西征平叛,这一切都还勉强可以用出类拔萃绝才惊艳在这样的言语来形容,嗯,毕竟每一科或者每一任皇帝手上都会有一些天纵奇才冒出来的。
但当开海举债之略提出来时,就再没有人随便能用一个优秀或者聪明能形容了,这是真正的经世济国之略,尤其是对当下的大周。
不过在今日之前,很多人的印象都还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上,绝大多数人都还不认识冯紫英,但今日大殿上这一番已经有些舌战群儒的风采了。
原本是计议在登莱和辽南吸引商贾开设船厂事宜,现在却被偏题到了设立银庄上,而且还引发了内阁诸公的极大兴趣,连带着大家都被带进了沟了,对这个前所未有的银庄“功能”充满好奇心了。
叶向高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继续掰扯下去,估计冯紫英这小子还能给说得天花乱坠,这殿上许多人根本就不懂经济营生,要被他给忽悠得神魂颠倒,真还以为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连方从哲和李廷机这二人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都有点儿云里雾里的柑橘了。
“紫英,此事我们下来再议,银庄如何设,户部能不能开设户头,即便是开设,那意思一下存个三五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以,下来再议。”先丢下一个话头,让那些个担心被忽悠进去的反对者心里踏实许多,叶向高转入正题:“除了这个外,紫英可还有什么要求朝廷扶持的?”
“首辅大人,银庄这边如果只是意思一下,那么学生觉得恐怕就需要以朝廷订货来刺激和鼓励商贾们了。”
冯紫英知道银庄的事情根本不是一时半刻能说得通的,也就很理性地转开话题。
“朝廷订货的意思也很清楚,既然要建水师舰队,那么朝廷就要拿出一个方略来,比如三年或者五年,要建成的水师舰队需要哪一类型船只多少艘,每一类船只有什么技术和配备要求,比如是我们大周现在的沙船福船,还是西夷船只,上边是否需要设置火炮,设置多少,都要有一个明确要求,……”
“确定了水师舰队规划,就可以明确告诉这些商贾,舰船只会在辽南和登莱造,谁在这里设立船厂,便可以获得银庄借贷支持和朝廷的订货,朝廷还会提前预付订金,按船只建造进度付款,也欢迎船厂之间相互竞争,当然在初期,肯定会都给予一些订单支持,……”
叶向高、方从哲已经明白了,冯紫英这种扶持方式倒也有些新奇,朝廷订货,支付定金,然后船厂生产,最后根据建造进度和质量分阶段来付款,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先让这些船厂能有生意,然后再来让这些船厂可以接一些其他民间海商船队的活儿,这样就算是能让这些船厂活下来了。
当然最后还是要看将来和朝鲜、日本的贸易能够达到什么状态,能不能支撑得起这些船厂的生计。
“另外鉴于建设船厂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成的,而且要让建造出符合朝廷水师舰队要求标准的舰船,更需要时间,但这期间如何让辽南到登莱之间的运输线先打通,下官建议可以吸引和招募部分原来闽浙和南直海商北上,仍然是采取朝廷订货的方式,嗯,只是一种方式,即让他们将粮秣、棉布、军械和其他物资从江南经登莱运送到辽南,朝廷支付一定的运费,同时给予与朝鲜贸易的特许权,以资奖励,也算是一种补偿,……”
齐永泰皱起眉头,“紫英,朝鲜和我们大周素来是朝贡贸易,这等特许贸易一旦打开,恐怕朝鲜不会同意,……”
“不会同意?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这些朝贡贸易素来被他们上层所控制,然后盘剥一层到下边,而且数量小,但是对我们大周来说,这却远远不够,现在建州女真势力大增,朝鲜那边已经有些隐隐不稳,所以贸易不但是‘密切’双方的一种方式,更是制约和影响他们的一种手段,不同意也得同意!”
面对齐永泰,冯紫英语气虽然恭顺,但是话语里的意思却是毫不掩饰,对朝贸易,规模要加大,而且必须要控制在大周手中。
冯紫英了解过,朝鲜当下人口在八百万左右,其消费能力虽然较差,但是却和大周这边形成互补,尤其是江南的货物到朝鲜很受欢迎,而朝鲜的粮食、人参、毛皮、牛、金属也在大周也是抢手货。
不过总体来说,朝鲜贸易数量远不及对日本的贸易,只能说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安慰,但重要的是打通了这条贸易通道,对朝鲜的影响力可以日渐增强,防止其未来倒向建州女真。
另外在冯紫英看来,大周不能这样被动的承受来自建州女真的攻击和压力,必须要主动出击,那么现在就开始经略朝鲜贸易,进而对其进行经济渗透,就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布局。
未来攻略朝鲜东北面的其他野人女真诸部,进而从背后牵制和遏制建州女真的扩张速度,甚至争取在建州女真后院开一个让其始终难以愈合的口子,乃至于更遥远的将来控制虾夷地,都会有莫大的好处。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有些遥远,就算是永隆帝或者叶向高、王子腾他们也不可能想得到这么遥远,自己现在说出来也会被视为痴人说梦,对他们来说,只要保住辽东,抵挡住建州女真的攻势,他们大概也就心满意足了。
齐永泰对冯紫英的强硬已经有所感受了。
对于域外,冯紫英的态度历来是鲜明的,入夏则夏,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一部,只要接受华夏汉文化,愿意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份子,那么都好说,利益也好,武力也好,总而言之如冯紫英所说,刀枪或者丝绸布匹瓷器茶叶,选择哪一样就看他们了。
冯紫英的这种口吻和观点,不太符合文臣们的胃口,但是却很符合武将们的心思,但是这么些年来大周对外一直居于守势,心气上已经比起大周开国时软了许多,他们想,但是却又怕做不到,反而自取其辱,所以也有些畏首畏尾。
倒是永隆帝对冯紫英的这种姿态很是欣赏,但是他很清楚自己这帮文臣们的心思,只能暗自在心中喟叹。
不出所料,方从哲皱起眉头,“紫英,你这种态度会让我们大周在周邻藩属中丧失道义上的尊重,不可取,……”
“方大人,畏威而不怀德我不知道是不是指他们,但是我从海外西夷人听到一句话,是他们那边的一句俗谚,觉得很有道理,原本是准备用在《内参》上的,嗯,是这样一句话,真理在火炮射程之内,大概意思就是礼义和规则只能用火铳和火炮来规范和确定,……”
冯紫英的话气得方从哲满脸苍白,显然是被气坏了,颌下胡子更是一翘一翘,“蛮夷之语,蛮夷之语!如何能用于我们华夏礼仪之邦?!乘风,难道青檀书院就教授这些文章么?”
没等齐永泰接话,冯紫英就跟上:“方大人,您理解错了,我是说如果这些蛮夷之邦都抱着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外我们,当他们的火铳火炮都瞄准了我们的胸膛头颅,而我们却拿着圣贤书和他们讲道理礼义,我觉得那无疑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是同样用更强大的火铳火炮迫使他们坐下来,听我们讲道理礼义,这样才是彰显我们大周中央之国的风范!”
一干武勋武将听得是心中畅快,便是一些文臣也都觉得方从哲的观点有些过于迂腐,而冯紫英的观点虽然过于功利激进,让人听起来有些不太符合士人的做人准则,但是却也自有其道理,真的需要分不同对象。
想一想面对建州女真或者鞑靼人,又或者倭寇,想要靠圣人书来劝服对方,那未免太可笑了。
恐怕还真的要用更强大的火铳火炮来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取圣人道理”。
被冯紫英堵得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辩驳,方从哲怒不可遏,但是再争辩下去,对方没准儿就要用女真人来举例了,这就太打脸了。
好在还是齐永泰插话,才免于他过于尴尬。
“紫英,听你这么一说,你怕是心里就具体的这些方略都有数了吧?”齐永泰话锋一转,“如果有的话,不妨具体写出来,我想这里边肯定还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
本章已完成!
之前不少人就知道这个家伙很是不凡,但当走到今日这步时,就真的没有人可以无视他了。
临清民变时单枪匹马闯出乱民包围求救,才十二岁,已经展示了其勇武和魄力,嗯,这还可以用其家学渊源,生长于边地来解释,而且也没有太多人知晓。
殿试展风采,恩荣宴上露锋芒,一直走到办《内参》开言路,预言宁夏叛乱,然后西征平叛,这一切都还勉强可以用出类拔萃绝才惊艳在这样的言语来形容,嗯,毕竟每一科或者每一任皇帝手上都会有一些天纵奇才冒出来的。
但当开海举债之略提出来时,就再没有人随便能用一个优秀或者聪明能形容了,这是真正的经世济国之略,尤其是对当下的大周。
不过在今日之前,很多人的印象都还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上,绝大多数人都还不认识冯紫英,但今日大殿上这一番已经有些舌战群儒的风采了。
原本是计议在登莱和辽南吸引商贾开设船厂事宜,现在却被偏题到了设立银庄上,而且还引发了内阁诸公的极大兴趣,连带着大家都被带进了沟了,对这个前所未有的银庄“功能”充满好奇心了。
叶向高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继续掰扯下去,估计冯紫英这小子还能给说得天花乱坠,这殿上许多人根本就不懂经济营生,要被他给忽悠得神魂颠倒,真还以为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连方从哲和李廷机这二人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都有点儿云里雾里的柑橘了。
“紫英,此事我们下来再议,银庄如何设,户部能不能开设户头,即便是开设,那意思一下存个三五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以,下来再议。”先丢下一个话头,让那些个担心被忽悠进去的反对者心里踏实许多,叶向高转入正题:“除了这个外,紫英可还有什么要求朝廷扶持的?”
“首辅大人,银庄这边如果只是意思一下,那么学生觉得恐怕就需要以朝廷订货来刺激和鼓励商贾们了。”
冯紫英知道银庄的事情根本不是一时半刻能说得通的,也就很理性地转开话题。
“朝廷订货的意思也很清楚,既然要建水师舰队,那么朝廷就要拿出一个方略来,比如三年或者五年,要建成的水师舰队需要哪一类型船只多少艘,每一类船只有什么技术和配备要求,比如是我们大周现在的沙船福船,还是西夷船只,上边是否需要设置火炮,设置多少,都要有一个明确要求,……”
“确定了水师舰队规划,就可以明确告诉这些商贾,舰船只会在辽南和登莱造,谁在这里设立船厂,便可以获得银庄借贷支持和朝廷的订货,朝廷还会提前预付订金,按船只建造进度付款,也欢迎船厂之间相互竞争,当然在初期,肯定会都给予一些订单支持,……”
叶向高、方从哲已经明白了,冯紫英这种扶持方式倒也有些新奇,朝廷订货,支付定金,然后船厂生产,最后根据建造进度和质量分阶段来付款,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先让这些船厂能有生意,然后再来让这些船厂可以接一些其他民间海商船队的活儿,这样就算是能让这些船厂活下来了。
当然最后还是要看将来和朝鲜、日本的贸易能够达到什么状态,能不能支撑得起这些船厂的生计。
“另外鉴于建设船厂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成的,而且要让建造出符合朝廷水师舰队要求标准的舰船,更需要时间,但这期间如何让辽南到登莱之间的运输线先打通,下官建议可以吸引和招募部分原来闽浙和南直海商北上,仍然是采取朝廷订货的方式,嗯,只是一种方式,即让他们将粮秣、棉布、军械和其他物资从江南经登莱运送到辽南,朝廷支付一定的运费,同时给予与朝鲜贸易的特许权,以资奖励,也算是一种补偿,……”
齐永泰皱起眉头,“紫英,朝鲜和我们大周素来是朝贡贸易,这等特许贸易一旦打开,恐怕朝鲜不会同意,……”
“不会同意?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这些朝贡贸易素来被他们上层所控制,然后盘剥一层到下边,而且数量小,但是对我们大周来说,这却远远不够,现在建州女真势力大增,朝鲜那边已经有些隐隐不稳,所以贸易不但是‘密切’双方的一种方式,更是制约和影响他们的一种手段,不同意也得同意!”
面对齐永泰,冯紫英语气虽然恭顺,但是话语里的意思却是毫不掩饰,对朝贸易,规模要加大,而且必须要控制在大周手中。
冯紫英了解过,朝鲜当下人口在八百万左右,其消费能力虽然较差,但是却和大周这边形成互补,尤其是江南的货物到朝鲜很受欢迎,而朝鲜的粮食、人参、毛皮、牛、金属也在大周也是抢手货。
不过总体来说,朝鲜贸易数量远不及对日本的贸易,只能说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安慰,但重要的是打通了这条贸易通道,对朝鲜的影响力可以日渐增强,防止其未来倒向建州女真。
另外在冯紫英看来,大周不能这样被动的承受来自建州女真的攻击和压力,必须要主动出击,那么现在就开始经略朝鲜贸易,进而对其进行经济渗透,就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布局。
未来攻略朝鲜东北面的其他野人女真诸部,进而从背后牵制和遏制建州女真的扩张速度,甚至争取在建州女真后院开一个让其始终难以愈合的口子,乃至于更遥远的将来控制虾夷地,都会有莫大的好处。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有些遥远,就算是永隆帝或者叶向高、王子腾他们也不可能想得到这么遥远,自己现在说出来也会被视为痴人说梦,对他们来说,只要保住辽东,抵挡住建州女真的攻势,他们大概也就心满意足了。
齐永泰对冯紫英的强硬已经有所感受了。
对于域外,冯紫英的态度历来是鲜明的,入夏则夏,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一部,只要接受华夏汉文化,愿意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份子,那么都好说,利益也好,武力也好,总而言之如冯紫英所说,刀枪或者丝绸布匹瓷器茶叶,选择哪一样就看他们了。
冯紫英的这种口吻和观点,不太符合文臣们的胃口,但是却很符合武将们的心思,但是这么些年来大周对外一直居于守势,心气上已经比起大周开国时软了许多,他们想,但是却又怕做不到,反而自取其辱,所以也有些畏首畏尾。
倒是永隆帝对冯紫英的这种姿态很是欣赏,但是他很清楚自己这帮文臣们的心思,只能暗自在心中喟叹。
不出所料,方从哲皱起眉头,“紫英,你这种态度会让我们大周在周邻藩属中丧失道义上的尊重,不可取,……”
“方大人,畏威而不怀德我不知道是不是指他们,但是我从海外西夷人听到一句话,是他们那边的一句俗谚,觉得很有道理,原本是准备用在《内参》上的,嗯,是这样一句话,真理在火炮射程之内,大概意思就是礼义和规则只能用火铳和火炮来规范和确定,……”
冯紫英的话气得方从哲满脸苍白,显然是被气坏了,颌下胡子更是一翘一翘,“蛮夷之语,蛮夷之语!如何能用于我们华夏礼仪之邦?!乘风,难道青檀书院就教授这些文章么?”
没等齐永泰接话,冯紫英就跟上:“方大人,您理解错了,我是说如果这些蛮夷之邦都抱着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外我们,当他们的火铳火炮都瞄准了我们的胸膛头颅,而我们却拿着圣贤书和他们讲道理礼义,我觉得那无疑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是同样用更强大的火铳火炮迫使他们坐下来,听我们讲道理礼义,这样才是彰显我们大周中央之国的风范!”
一干武勋武将听得是心中畅快,便是一些文臣也都觉得方从哲的观点有些过于迂腐,而冯紫英的观点虽然过于功利激进,让人听起来有些不太符合士人的做人准则,但是却也自有其道理,真的需要分不同对象。
想一想面对建州女真或者鞑靼人,又或者倭寇,想要靠圣人书来劝服对方,那未免太可笑了。
恐怕还真的要用更强大的火铳火炮来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取圣人道理”。
被冯紫英堵得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辩驳,方从哲怒不可遏,但是再争辩下去,对方没准儿就要用女真人来举例了,这就太打脸了。
好在还是齐永泰插话,才免于他过于尴尬。
“紫英,听你这么一说,你怕是心里就具体的这些方略都有数了吧?”齐永泰话锋一转,“如果有的话,不妨具体写出来,我想这里边肯定还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