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煤炭资源就在临近的京西和不很远的大同,但是平原地区和广袤南方很缺煤。

  后世山西的铁路日夜不停将开采出来的煤炭运往各地才够用,现在没有铁路和蒸汽机车,用驴扛人挑把煤炭从太行山里运出来太艰辛了。

  所以先来一拨沼气和民用轻工业的蒸汽机,再发展煤矿、蒸汽开采、蒸汽机车与铁路运输。

  这才是正确合理的发明应用顺序。

  刘若愚又扫了几眼“墨家”的发现,只需三遍就能烂熟于心,回去就能按照《墨子》口吻添加进去。

  “奴婢记下了。”他把内容交还给太子,这种重要内容当然要严格保密。

  宫里面都是自己人就是好办。

  朱由校已经在想下一步,是把蒸汽机搞个专利赚点钱、或者作为商业秘密捂着,还是公开原理鼓励民间到处发明呢?

  这回抄家得了这么多银子土地,不愁靠它赚钱,那就不用搞什么专利了,干脆在合适时机直接公开,鼓励大明上上下下,有意愿地都可以造蒸汽机。

  越是百家争鸣、越是交流碰撞和淘汰,才能越快产生新的思想与技术革新。有朱由校把握着思想、科学和技术的方向,避免走错了科技树,何愁华夏无法超车?

  沼气和蒸汽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可以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显着提升。

  农村修建沼气池,积攒下来的沼气首先可以用来照明,然后就是生火。

  大明的农村可不比后世。

  北方的农村缺少柴火,经过秦汉隋唐,北方的森林资源已经匮乏,连带着河流也大幅减少。汉唐最富裕的区域变成了黄土高坡,除了山西个别区域,绝大部分农民家里烧火的柴十分稀缺。

  沼气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算是补上了最关键的一环。

  南方农村的植被多很多,但是大部分区域比较潮湿,烧火做饭倒还好说,但是真的没有足够的木炭用于手工业。

  南方沼气生产方便,正好优先用于照明和蒸汽动力。

  试想夜幕里黑暗的一个个村子,在村子广场、作坊处点亮一个个灯火,人们夜间也可以做很多事了。夜间灯下读书再也不是士族大户的“特权”了。

  能源是工业的基石。

  就像煤炭到后世一直都是重要战略物资,所以先把能源搞起来,才能有机器和工业。

  当然,像南厂这种犯人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先搞搞工场手工业也完全没问题。至于手工生产中有哪些提高效率,给他们自己减刑的机会,那就要他们发动脑筋努力啦~

  朱由校细心地为未来做准备。

  有了这么多土地、银子和免费劳动力,真的太有奔头了。

  “......哦,差点忘了东林党,希望杨涟能多为我做点准备工作,一出好戏没有反派衬托可不爽啊~”

  他忙好手中诸事,又专门去探望一下父皇朱常洛,把明天对于福王请回京的计划再通一通气。

  ……

  杨涟等东林党也在准备明日的早朝。

  卖惨。

  这是他想出来的计策,以此来突出文官们被太子监国欺负了,才十六岁他就这么指手画脚,以后还不知道有什么好日子等着天下文人呢……

  现在京营大规模淘汰冗余,抓捕涉叛官员又波及家人与奴婢,已经有些说他贪财又蛮横的正直言论。

  还有皇五子朱由检一直没消息,听采买饮食日用的人透出消息,煤山那边日用激增。

  这么看来皇五子被软禁在煤山了……

  兄长对弟弟无情,这又是一个显示他没有仁爱的地方。

  总之,官员们喊惨、淘汰冗兵喊惨、被抄家连带的人喊惨,再为皇五子喊惨。

  哭穷卖惨大业已成,定叫那朱由校冷酷之名传天下。

  这回他们不在朝堂传舆论了,生怕被一些佩服太子监国的官员给举报了,改为往江南传播。

  还在赶来京城路上的赵南星、高攀龙等人也得到了消息,决定效仿当年顾宪成直接在江南造势。

  他们预想下一次早朝之后,肯定朱由校又会又激烈举动。

  要么扩大抄家、要么又强推墨家,或者是对皇五子朱由检惩罚。

  针对这些,做好煽动舆情的准备。

  跟他们很密切的江南的大士族、大商人、盐商巨头别的不会,就是有钱有人脉,立刻出钱出人在江南各地传流言。

  赵南星等东林党老资历,虽说在政治上比钱谦益这些年轻一辈坚定很多,但是非常热衷搞民间政治,同时还与李三才和背后的盐商非常密切。

  东林最早的三巨头是顾宪成、赵南星和邹元标,前两人都是东林书院的开创者,也是民间政治的领头人物。

  而大名鼎鼎的李三才本身是秦党,秦党被东林党吸纳以后,李三才就跟他们三人地位相当,成为东林大佬。

  当时李三才出任漕运总督,把大运河的盐商养得特别肥,盐商当时不仅仅贩盐,还垄断运河业务开展大量纺织品与南北货物的贩卖。

  东林党与江南士子们也得到大量资金支持。

  现在故技重施,就等着太子监国第二次早朝,对悲惨的官员、兵丁、牵连者和皇五子惩处之后,江南的舆论就会陡然爆发,在整个士林之中他的名声就都完了。

  然后泰昌皇帝在叛乱前不就已经提拔赵南星、邹元标、高攀龙,以及叶向高等一批东林党入京担任重要职位吗?

  在江南舆论起势以后,东林众正盈朝,挟舆论迫使太子监国让步,收回之前的成命。

  不从则舆论爆炸,江南与大运河不服他的狂妄无情之举;从了之后就要收回成命,那他的威望下跌,以后做事都要跟群臣仔细商议。

  打得一手好算盘,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杨涟。

  在天下百官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悲惨,他细心地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虽然太子手段确实厉害,但终究只有十六岁啊......还是太年轻啊,做事锋芒毕露~”

  杨涟很自信,这回不像汪文言那样孤注一掷,而是像诸葛孔明一般用计策。

  年轻的太子,你看看士林的力量吧~

  本章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泰空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