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心里笑着说道,然后看了一眼由俭弟弟。

  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看起来弱小可怜又无助,一定能博得一些大臣的同情吧?

  谁会借着此事大肆宣传呢?

  又是谁会认为俺冷酷无情欺负由俭弟弟呢?

  又是哪个地方准备就俺的冷酷无情大肆传播流言呢?

  朱由校笑了,九天前早朝的时候,把周嘉谟、孙如游、钱谦益、刘懋这几个有权的东林党收拾得服服帖帖。后面杨涟醒来,搞这些动作,大伙猜他们会不会有人报信?

  会是谁呢?当时是有大罪,被拿住把柄,却暂时饶他做事的人了~

  老天官、大宗伯,看来你们二老比别的东林党阅历见识多一些,也更聪明些。

  现在要给俺弟弟封个厉害的藩号,这才是坑人的地方呢~

  “俺与父皇初步选了藩号与封地,请诸位也都参与商议,看看是否合适?”

  “臣等一定支持!”周嘉谟、朱纯臣立刻就喊支持。

  首辅方从哲、英国公张维贤还稍慢半声,心里奇怪道:这两人怎么这句话如此积极?

  能不积极吗?这两人被坑怕了,猜到藩号与封地里面有大坑。这不赶紧抢在前面称颂,第一时间表示“自己人,别开枪”。

  朱由校看到了重臣们的态度,也看到杨涟、陈于廷、钱谦益、刘懋、房可壮、侯恂等人表情淡定,似乎有点期待的意思。

  “他会把弟弟朱由检封到比较偏远、相对贫困的地方吧?”

  “估计会以此作为惩罚……反正太子抄家、追赃力度这么大,一看就是心胸有限。”

  现在的这些东林党未必跳出来反对,但心里面是希望朱由校出丑,然后江南舆论大起,迫使太子吃亏让步。

  朱由校站了起来,运气朗声道:“藩号计划为吴王、苏王,或者梁王!因为就藩地点选择我大明富庶的镇江、苏州或者无锡!”

  ……啊啊啊!?

  文武百官差点就惊出土拨鼠叫了。

  吴王!?

  那是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的藩号,给朱由检这个超级重号,那是无上的荣耀啊。

  哪个说太子监国对弟弟不好的?不好能考虑吴王的藩号?

  再看看就藩地点。

  镇江估计对应的吴王,因为南京肯定不能就藩,选择了很近很近的镇江作为吴王就藩地点。

  然后是苏州,看来那个苏王就对应这个。

  大明江南富庶,最富就数苏州。如果朱由检封到苏州,这是何等的荣华富贵和舒服享受啊。

  最后是无锡,无锡中心有个梁溪,梁王对应的就是无锡的梁溪。

  虽然无锡此时只是县,不是更高一个层级的府,但是其繁荣富庶也胜过洛阳、开封、济南等重量级藩王的区域。

  哎呀呀!

  文武百官大惊,这太出乎预料了。

  朱由校补充道:“俺弟弟封王,藩号要气派、封地要富庶,这是父皇对由俭弟弟的爱抚和照拂,作为兄长也要给由俭弟弟争取。”

  “陛下圣明!殿下仁厚!”周嘉谟、朱纯臣又带头称颂。

  方从哲、张维贤一边赶紧跟上,一边无奈摇头:明明我们先跟太子的,怎么这两又抢在前面了。

  朱由检也专门对太子兄长表示感谢。

  不过他一方面觉得感动,另一方面是心里打鼓。

  “多数文官不知道我跟东林党一同合作,而不是像刚才兄长说得举报东林。现在把我封到东林党与江南士族众多的地方,怎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朱由检还是有些敏感性的。

  只听太子监国继续朗声道:“预计五年后就藩,所以接下来的时间足够从三地选择合适区域。也可给由俭弟弟安排优秀的老师陪同。

  成国公、孙如游,你们二位目前都任务繁重,但是俺相信后面一定有时间当好由俭弟弟的老师。

  毕竟我这边有首辅、英国公和四位尚书当老师。由俭弟弟有两位重臣也是合适的吧?”

  这话说得在理。

  但是朱纯臣和孙如游那简直是面面相觑、冷汗直流啊。

  他们脑子也不慢,立刻展开联想。

  太子知道他们两人其实参与了叛乱,只是骑墙没坚决叛下去,也知道皇五子朱由检有意得到皇位。

  现在把皇五子封到叛臣关系最密切的江南,再把他们两个涉叛的跟皇五子放一起……

  再结合最近抄家预计直接奔着2000万两去了。

  那皇五子以后到了江南……

  会不会出现皇五子与东林党作乱,太子监国出兵平叛,把整个江南也来一次抄家、重组、皇家经营?

  把所有反叛力量放到江南,然后一股脑“叛变”,最后全都给灭了,岂不美哉?他们两个叛臣也绑在一起“二次叛变”,然后一起跟抄家重组了,岂不美哉?

  两人战战兢兢,不知道该答应还是不该答应。

  必须答应。

  现在就敢不听太子监国的,那就现在一切结束。

  以后太子监国会不会把他们一起抄家重组,至少还要五年以后,说不定表现得好还能当“举报”皇五子跟江南士族的功臣~

  两人脑子速度差不多,先衰再忧然后大喜。

  “臣遵旨!!!”

  朱由校暖暖一笑,又看向由俭弟弟,这个结果可还满意?

  朱由检立刻推辞:“太子兄长对我关照太多了,既然已有两位这么优秀的老师,就不用再将我封到江南那么富庶的地方了。”

  兄弟二人心里面门清,这就是一场较量。

  放到江南那就是进入漩涡最中间,以后肯定身不由己。所以接受这两个给兄长“戴罪立功”的老师,也算是他的服从了,但江南就别去了。

  “哎~”朱由校对他叹息一声,然后又对文武百官道:“今日涉及俺叔福王回京、由俭弟弟选藩号与藩地。诸位有何见解但讲无妨。”

  任职太常寺卿的东林党元老陈于廷,咬了咬牙出列道:“臣以为封江南不妥!有两点原因。

  我大明诸王多在中原与西南,此乃成祖高瞻远瞩。中原地大物博可以让藩王有广袤封地,以宗室镇边疆有教化不毛之地的作用。此祖制之因也。

  如今江南人多地狭,百姓土地很少,封江南是与民争地。殿下抄家已得几十年用不尽之白银,土地更是广袤无垠。此民穷国富之因也。”

  百官听得几乎屏住呼吸。

  本章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泰空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