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朝廷在左长安门外正式公布本次考试前十名。

  按照从第十到第一的顺序,依次揭晓名字。

  参与考试的人当然心里面期盼着,文人相轻的本质浮现,谁其实都不太服谁,参与了考试就觉得自己能在前列。

  那些之前抨击皇室的御史言官尤其如此,一个个脚不听使唤了,都跑到长安门前早早侯着。

  就连一些六部重臣,也派了管家到现场,看一看最终名次如何。

  当然,没考试来看热闹的人更多。

  长安门是皇宫外门,普通百姓、贩夫走卒、在京士子、大族门客纷纷来看热闹,这肯定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还能观察一下未来朝廷风向。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若愚早早到了现场。

  作为一位文豪太监,这次参与评选,看到了一些人才的真才实学,也见到了不少华丽空洞、言之无物的文章。

  他越来越期待大明开始新的百家争鸣,现在的局势太需要思想碰撞与各行各业的崛起突破了。

  辰时已到。

  刘若愚高声宣布道:“评选是在封住名字的情况下进行的,前十名是监国殿下与诸位考官一起商定,明日入宫召见。

  现在名次已定,开始揭晓榜单,从第十名开始,每半炷香揭晓一人!”

  人们聚拢过来,就像是科举开榜一样,只不过这回可不是士子们期待结果,而是在京官员们挤到了最前排。

  尤其是年轻力壮的御史言官们最有劲,把其他岁数大一些的大臣都给挤到后面了。

  绩效榜单的时候,可不管什么身份尊卑……

  刘若愚示意揭开第一个名字,然后朗声道:“国子监司业,董其昌!”

  谁啊?

  ……是他啊。

  董其昌,万历十七年老资历进士,着名书法家、画家。此前担任过东宫讲师,现在于国子监任司业,负责编纂明实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江南大富豪出身,有过纵容家奴圈地的情况。从出身和经历来看算是接近东林党,但因为并不喜欢党争,喜欢真正交朋友,友人中有东林也有不少反对东林党的人。

  这个人第十名,一些中立的士子纷纷称赞。

  但董其昌自己也在场,颇为高傲的他内心有点不爽:“才第十名……评审的人有意针对我吗?”

  他表情保持着微笑,跟朋友们互相道贺,但内心还是很不爽。

  “我的那手字不可能有人比得过,普天之下论藏书和见识能跟我比的也没有几个人,户部李汝华避而不考,翰林院那帮浪得虚名,怎么会才第十名……”

  刘若愚看着董其昌上前,接受朋友们的道贺,从司礼监太监手中拿到了第十名的名帖。

  “太子监国说此人是个人才,在书画与藏书方面是一绝,但是要扭转和改造之后才能真的做出政务上的成就。”

  刘若愚正好也精于此道,但想想如果没有太子指引,估计人生这辈子也差不多这样了。

  半炷香很快过去。

  第九名!右都御史周应秋!”

  他!?

  那个被太子监国刚刚升过职的人?

  御史言官们失望了,这是个他们不喜欢的人物,多一个这样的“媚上”,就少一个“正派”的人。

  周应秋也知道自己现在是给太子监国搞监察,自己被盯得很紧,后面重振都察院抓捕贪墨和丈量田亩,肯定要得罪一批文人。

  所以他本人没来,而是派家里厨子唐人杰来看看结果。

  唐人杰在这大帮官员、士子面前不敢造次,恭敬地禀告身份,领取名帖以后回去报喜了。

  同时他也明白一件事,跟着他家老爷,跟着太子监国好好干准没错~

  刘若愚记得周应秋,写得答卷是内容最多的,想了一堆抄家、收税、经营皇店的办法,让地主穷而国家富。

  太子看得都笑了,觉得这些办法太直白了,要不是其中关于皇家盖房产对市场销售这一条比较能赚钱后面会采用,是排不进前十的。

  “第八名,都察院御史左光斗!”

  “好!!!”

  御史言官们一起呐喊叫好,这回终于出了一个他们之中的人。

  可是左光斗竟然不怎么跟同事们互相道贺,而是表情恭敬地小步快走,到长安门前拜谢道:“臣左光斗感谢监国殿下!”

  最前排的御史言官们傻眼了,左光斗不是脾气特别硬,专门跟太子对着干吗?

  听说人被带走喝了二十多天的茶,难道服软啦!?

  左光斗十分客气地从刘若愚手中拿走名帖,又转身对着东宫方向一拜。

  在其他御史言官和一大批士子的错愕目光中,微笑着退回了队列之中。

  可是看到一些士子面色鄙夷地窃窃私语,左光斗内心那是非常不爽。

  “看什么看!我是诈降!被信任以后找机会继续跟他刚!”

  他是没想过,诈降吗~先降了后面才能诈,这前面一降世人对他什么看法?还能厚着脸皮诈回去~

  “第七名,翰林院编修周延儒!”

  “第六名,礼部员外郎熊文灿!”

  “第五名,档案司学士温体仁!”

  都是隔半炷香公布,这三人都很年轻,也都是历史上留下复杂名声的人。

  刘若愚记得太子监国看到他们三人排位,足足呆滞了好几个呼吸。

  尤其是对于熊文灿能拿到第六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反复翻看了答卷后感叹了一句:“不愧是忽悠大王啊~”

  然后大笑,表示此人一定能入档案司,日后南洋必有他扬威立功的机会。

  温体仁、熊文灿都是太子之前就关注的人才,而第七名的周延儒……

  万历四十一年的状元郎周延儒,现在才刚三十岁,样貌颇为英俊秀气,在京城士林中还很有人望。在公布他的名次时,还迎来了阵阵欢呼。

  但他自己知道是第七名的时候,先是有些高兴,接下来又摇头感叹,好像十分可惜的样子。

  “第七名先有点高兴,又觉得丧气?”刘若愚有点疑惑。

  可是周延儒确实认为自己本来能够前三甲的,因为他原本作答的答卷写好以后丢失了。

  一思索可能被人偷走或者拿去卖掉了。

  结果他最后一天临时写了一篇新的,还获得了第七名的成绩。

  高兴是庆幸临时赶出来的也能位列前十,叹气则是他更相信自己原本可拿前三。

  本章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泰空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