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时间,泰昌皇帝大部分时间昏迷,人的意识也不再清醒。

  按照后世医疗,脑梗到了这个阶段是需要开颅手术救命的,而且很可能有偏瘫、失语、失明、植物人等后遗症。

  朱由校、李贵妃和托孤大臣们,最终还是没选择冒险开颅。

  这回宫里面都是自己人了,就连郑贵妃的那一派也大多安排到昌平陵园去了,这回没有下毒,也没有“移宫”和“叛变”。

  刘侨将锦衣卫和大汉将军也筛选了一轮,现在值守宫里的大多是良家子出身或者立过功、负过伤的功臣。

  没有人搞事,朝堂上也稳步推进,没有出现乱子。

  要说最大的变化,也就是成国公朱纯臣、吏部尚书周嘉谟,在抄家完叛臣以后,又在锦衣卫和都察院的监督下,对涉及通敌走私的大商人开始抄家。

  这些家伙在京城、通州都有不少的仓库,将贪墨、囤积的粮食、茶叶、盐巴,以及武器铠甲,转手到辽阳卖给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又把辽东的人参、貂皮、鹿茸、药材、木材等通过辽阳的商人卖给他们。

  熊廷弼上任以来,坚壁清野严查内奸和走私,哪怕辽东一些大地主、大商人以及本地文武想要走私也没胆子搞。

  这让他们生意锐减了九成,不少的物资就堆积在仓库里,等着把熊廷弼搞下去,立刻就能大赚特赚。

  想多了~

  这些物资被抄家大队给查出了缺口,顺藤摸瓜就给全找出来了。

  熊廷弼那边在得到太子的信任以后,精神抖擞大展拳脚,也将一批大族抄家。

  这些走私大商人其实也没什么过人的本事,就是保护伞比较厉害,才能无法无天。

  现在保护伞工部尚书王佐、都察院张问达等一批工部、都察院官员死的死抓的抓,给他们奔走宣传的冯三元等御史言官也被拿下。

  这些靠着上面打掩护才能大搞走私的商人,一旦失去了保护伞和宣传喉舌,就是过街喊打的老鼠。

  各种举报如雪花般送到朱纯臣、周嘉谟的桌上,不到几天时间就从京城、通州抄到大量物资。

  粮食、布匹、盐巴、白糖都是按万斤算,还有之前工部打造的优质铠甲武器,就足以武装数千人之多。

  朱由校身在乾清宫,外面的大事有条不紊地安排了下去。

  目前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都是他的支持者。之前比较高调爱搞事的御史言官们,也知道有些事是不能瞎捣乱的,聪明点的知道该多调查一些各地贪墨与走私的情况。

  未来储君已经施展了本领,朝堂里面人心安定,泰昌病重就没有掀起波澜。

  九月二十九日。

  昏迷中的泰昌皇帝朱常洛,终于清醒了一会。

  乾清宫内气氛宁静得有些可怕,方从哲、张维贤等重臣跪在地上,众人都知道这恐怕是君臣最后一面了。

  但是朱常洛在重大压力之下非常艰难地挤出了一个微笑。他欣慰地看了会太子朱由校,知道未来交给他;真的可以放心。

  又深情看了会最爱之人李贵妃,然后目光只是在朱由检和皇九女等人身上停留了一会,就深吸一口气,对着众人说道:

  “国事不宜耽搁,中兴机遇不可得而复失,待朕大行,还望……咳咳咳!”

  泰昌皇帝说到一半又咳血了,朱由校、李贵妃急要搀扶,朱常洛伸手示意不必。

  “待朕大行,望诸位同心协力,尽心辅佐太子中兴大明。吾儿由校,当为……我大明独一无二的帝王。”

  方从哲等人都跪下回道:“臣等以性命和名誉发誓,一定忠心辅佐太子殿下!”

  朱由校也跪道:“儿臣一定不负父皇期待。”

  朱常洛知道大限将至,轻声呼唤朱由校到耳边,嘱托道:

  “你母亲王才人与朕感情很好,跟刘氏完全不一样。可惜东宫惨淡她又身体不佳,西李欺辱她都是谣言,吾儿切莫相信。”

  “儿臣知晓。”

  看来泰昌到最后担心的是这个,怕自己对五年前母亲王才人去世有想法。

  朱由校要做大事,当然不会在这种事上纠缠过多,但是母亲族人肯定要用,他们有可能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跟李贵妃这边“翻旧账”。

  父皇这段话是在提醒,小心有人以这件事在后宫打开突破口。

  朱由校又是对泰昌说道:“父皇放心,儿臣深知家和万事兴,宫里面和谐外臣才不好往里面掺沙子。”

  “甚好,我放心了,朝堂上面更不用多说……吾儿必为了不起的帝王。”

  说完以后,朱常洛用尽了力气,连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李贵妃最后留在他身旁,还有刘若愚、王体乾等都在现场,亲自照料泰昌最后的生活。经过筛选整顿后的太医们,把每一剂用药和用量,都给档案司和起居录记录清楚。

  朱由校与诸位大臣退到乾清宫大殿等待,讨论陵寝与遗诏,最后争取在泰昌清醒时让他知晓,看看有何需要补充。

  当天夜里亥时一刻,刘若愚、王体乾从寝宫冲了出来,悲怆地喊道:“陛下大行了!”

  “陛下大行了!”

  泰昌皇帝驾崩的消息,被一声声高耸的呼喊有序传开。

  这一天最后还是到了。

  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两个月,秉政一个月,享年三十九岁,庙号明肃宗。

  任内提拔任用大批有名望的官员填补空缺,前后拔下大几百万两银子犒赏九边将士,还采取以工代赈救助灾民。一时间朝堂振作、百废待兴,大有扭转时局之举。

  然身体本就不好早有病根,又操劳导致一病不起,太医用药无效又有奸邪迫害,朝堂党争以致叛变。泰昌终不能弹压局势,幸而父子同心,太子监国秉政。泰昌皇帝最后一个月尚且安稳,九月二十九日夜亥时一刻驾崩。

  士林百姓多叹其命运坎坷,当了那么多年谨小慎微的太子,好不容易当了皇帝,提拔了一批出名文官,最后就当了两个月皇帝。

  还有东林党们,更是希望泰昌不要病逝。可怕的太子才刚监国几十天就这么恐怖了,这回头顶上没了泰昌,后面肯定更可怕。

  本章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泰空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