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战略暂时定了下来。

  三百万两银子、惩处工部贪墨、调拨优质武器铠甲、严格惩罚走私通敌、天津港海运支持,以及最后的信任熊廷弼采取稳健战略。

  这一套大礼包,辽东前线必然军心大振。

  另外,对蓟辽总督文球也也加以慰问。

  其余例如四川、贵州、福建、广东,都稍微谈了下目前官员的情况。

  那些人基本都没听过......

  朱由校前世搞经济和产业的,知道这个时期福建、广东发展很快。贵州在这个时候以栈道为基础,后面经历孙可望经营,变得有了起色。

  只有四川早已是西南最繁荣地区,但是明末清初遭遇最惨的持续战乱,大名鼎鼎的献中治川、清军的大规模劫掠、吴三桂与清军交战,然后就是两湖与陕西填四川。

  这四川必须加强建设,而且有必要的话将四川分出西康,旁边的湖广则分成湖南、湖北。

  现在还不适合直接搞这么大动作,但是官员必须换成非常有能力的。

  于是又讨论了一会。

  这次早朝又开了三个时辰。

  以往都是大臣们盼着万历上朝,害怕他一直不上朝。

  现在反过来了,朱由校连着给大伙上朝,每次都三个时辰,大热天一直站着,肚子又饿嘴巴又干,要是晕倒了就被腾镶四卫直接拖走。

  都快要怕上朝了。

  好在朱由校自己也不想再拖,这次重要事情都按照预期推进,有些惊喜留到下一次吧。

  “今日我们先到这里,十日后早朝要商议西厂与南厂之事,还要三法司这十天辛苦点,给主要涉叛官员罪名该怎么定。另外关于京察俺也有些改革想法,避免再次成为党争的焦点。”

  文武百官一听,好家伙下次也不得了,都是重量级话题,而且西厂、南厂与京察,一看就很有压力的感觉。

  忽然大家期待下次多聊一会涉叛官员惩处的事,聊这个大家自己压力小,罪犯们压力大。

  大伙前几天,有点鄙视朱纯臣和周嘉谟那么卖力抄家叛臣,现在渐渐理解了,干这个压力往别人身上转移。这回在成为他们的路上,最后估计会加入他们的行列......

  最泄气的要数杨涟和陈于廷。

  这两位搞得卖惨计策,想让太子形象变得冷酷无情,结果完全失败了。

  陈于廷算是快放弃了,杨涟却决定回去闭门造车,再想些计策出来。

  但最惨的,当然是大地主、垄断商人、参与走私的那些代言人,很明显他们要倒霉了,不管他们去不去报信,接下来都不会有好日子。

  ......

  九天后,再次上朝前。

  福王马上要入京了。

  他是一得到太子监国的命令的消息,就催促马车不要命地往京城赶。

  福王朱常洵尽管以前一直声色犬马、饱食终日,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但是他一点也不笨,父皇万历驾崩等于他的天塌了。

  郑养性叛乱还有郑养性叛乱时打着拥立自己当皇帝的名号,自己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福王朱常洵一夜愁白了头,这就有了给泰昌皇帝写信表清白的信。

  他知道为了给自己争夺太子之位,父皇与母亲得罪了满朝文臣,尤其是与父皇斗了二十多年的东林党。现在父皇驾崩、母亲牺牲、娘家人造反,无论是皇帝和太子,以及东林党都想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

  可恨的郑养性你要找死非要拉上本王当垫背的,这不是给他们制造扳倒本王的机会么?

  福王害怕了乖乖入京,免于被奸邪利用,其实自己知道要服软。

  现在他的姿态很低,看起来很可怜,可是全天下根本没什么人同情他。

  因为他太富啦。

  由于想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失败,导致万历帝心中感到非常亏欠朱常洵这个皇子,赏赐两百万亩良田的税收给他。河南腴土不足,再取山东、湖广的良田的税收供养。

  朱常洵离京就藩时,万历帝送了四万两银子给他,一支由一千一百七十二艘船只组成的船队,载着福王府一干人等以及大量金银财宝到了洛阳。

  福王抵达洛阳后,依仗皇帝的宠爱,飞扬跋扈,颐指气使。

  后面,还向皇帝奏讨长江沿岸杂税,以及四川盐井、榷茶银。其中最为厉害的是奏讨淮盐三千引,在洛阳等地开店出售。河南本来食用河东盐,福王下令一律改食淮盐,甚至颁布禁令:非福王府出售的淮盐不得买卖。不仅食盐之利尽入福王府,而且河东盐遭到禁止,边军的军饷因此而短缺。

  之前吃下去多少,现在就要吐出来多少。

  福王知道这个时候要命不能要钱,财产全都交给太子的人安排接收。

  朱由校按照计划留一半税收给福王,王府作为泰昌与太子作为以后外出的行宫。

  要说现在大明谁最富?皇帝也没有福王有钱,听说朱由校这次对参与反叛的人进行大抄家,搜刮的钱财足有两千万两,但是比起自己的家产那是小巫见大巫了。

  福王提供的账单让朱由校开了眼界,几乎赶得上刘瑾、和珅的抄家资产了。

  这些财产名义上还不是朱由校和朝廷的,但福王表示自己不再需要这些,在京城也不用养那么多王府手下,这些财产全由监国安排。

  太子监国完全可以用谋取皇位的名义抄家,但这样做不利于后面的宗室改革大计。

  后面还要让藩王们大部分进京,少部分镇守远疆。

  福王这第一个回京的,以后要用来给自己背书,说入京享受半数封地税收如何如何好,让其他藩王以后欣然配合。

  朱由校还没说,福王就乖乖配合起来。

  就连收税上来的银子给他,他也不敢拿,这笔银子还会到朱由校手中,自己拿多少全靠赏赐,一点不敢伸手。

  住进成国公的大宅子,乖乖躲里面不结交他人。

  并且给了一个账单给朱由校,详细介绍了王府里面谁跟郑家密切,敬请惩处绝无怨言。

  京城士子和百姓们听说了,都称赞太子有勇有谋,对福王吃瘪拍手称快。

  本章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泰空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